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探索负离子的医学应用

【发布时间:2013/7/8】 【查看次数:5925】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现代医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近100年来,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一门十分完备和精细的学科,获得了大多数公众的信赖。人们一生了病,就会想到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将生命和健康的希望全部交到他们手上,相信他们有着高超的技术,能够使病人起死回生……
  
    但是,事实上现代医学并没有我们想象或希望得那样神奇而有效,人类仍然被许多疾病所困扰,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仍旧不能得到治愈。尽管使用了先进的乳房X线筛检和高超的外科手术,乳腺癌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尽管治疗胆固醇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各个国家心脏病发病率仍然难以降低。虽然使用了大量神奇的化学药物和电脑检测设备,哮喘、关节炎、糖尿病等几乎所有慢性病,仍然久治不愈。
  
    在自然科学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但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想战胜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的思维方式。目前一些新的医学模式崭露头角,其中以负离子医学为代表的自然医学最为医学专家所看好。
  
    负离子医学是一门集电子学、物理化学、材料学、高分子学、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基础科学。人类发现负离子与人的健康关系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从十九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德博士第一个在学术上证明了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医学界一批医学博士步入了负离子医学研究行列,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建立了一系列临床模型,负离子医学理论体系正式宣告建立,中间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科学家们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他们运用负离子医学的机理治疗人类各种疾病,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负离子医学的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人体内正离子含量过高。空气中大量的带有正电荷的病毒、细菌、有害物质、有害气体及含多种成分的尘埃,是各种现代疾病产生的根源。而负离子能够中和人体内正负离子,抑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活性,阻止各种病源体入侵人体,从而提高人类自身免疫力及自然治愈力达到终极健康的目的。
    
    在负离子医学的临床实践中,经负离子治疗而产生显著疗效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机理之一:现代社会生命体因长期精神紧张、不安而引起中枢性,末梢性交感神经持续紧张,末梢循环血液障碍,自由基产生量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内外的酸性氧化亢进。负离子能够调节中枢神经与植物神经,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机理之二:劳累过度,乳酸蓄积之后引起肌肉紧张,肩膀疼痛,头痛,失眠等症状,是因正离子而引起的细胞的氧化,降低激素分泌,免疫功能,以及体液循环,加快老化,致使组织细胞的衰退。负离子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抗氧化能力强,修复老化组织细胞,内养脏腑,外养容颜,由内而外让人体保持年轻状态。机理之三: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严重、电子产品的正离子环境、负离子量明显减少,从而助长生命体的酸性和氧化。负离子能够主动出击清除空气污染物,全面中和正离子,消除来自外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机理之四:酸性食品的过度摄入,产生自体内的有毒的活性氧(自由基)等致使细胞加剧了氧化。负离子能够清除自由基,调节人体内酸碱度,预防并改善肿瘤或者恶性肿瘤,减少各种病变的发生。
  
    负离子医学种种优势表明它是人类医学前进的方向,是人类永葆健康的秘诀。

 

    环境污染严重,无臭氧生态级空气负离子净化器被热捧:http://www.lzlf.org/neirong.asp?id=764


    其他相关文章:
  现代科学养生法——吸负氧离子 2021.12.1
  负离子疗法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镇咳作用 2021.10.22
  负离子被医学界誉为“长寿素”,其原因在于广谱高效的 2021.9.8
  什么是负氧离子?这是最直观、最全面的解释! 2021.7.13
  负氧离子含量与健康的关系 2021.6.21
  负离子对机体自愈力的完善【一】 2021.6.7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