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不足40㎡的屋子里,挤着近200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年龄多在70岁以上。这个小房间里,也曾坐着74岁的管英东。同大多数来这里的老人一样,她积极地来“开会”,参加旅游团,购买吃不完也不管用的保健品。直到2016年10月,在一个新开张的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旅游途中,管英东突发脑溢血而摔了一跤,最后在堆满保健品的家中遗憾离世。
记者对自己所看到的景况是这样描述的:“不足80平方米的昏暗屋子里,发现桌上、地上满满堆放的都是保健品,还有说不上名字的养生枕头、养生洗脚盆、养生按摩仪等保健仪器。有的拆了封,有些未经拆封,胡乱地倾倒在地上,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没有下脚的地方”。看完这些,不禁为这个被“养生保健”忽悠以至于走火入魔不能自拔的老太太深感唏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加重,各种疾病名目繁多,我们虽然熟悉,但医学很多都是对其束手无策。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银发生意”开始火爆,像管英东老太太这样痴迷所谓“养生保健”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落入了“陷阱”。难道健康是用保健品堆砌起来的吗?
我们要具备抵抗各种疾病的防疫能力,创造健康体魄,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自然免疫力及对各种疾病的自愈能力。或许,这对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有点困难,但空气负离子的特殊作用,会使这些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已经有人研究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931年,一位德国医生把自己关进一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的小室,自我感觉舒适和精神振奋。但当他进入负离子浓度低的室内时,一段时间后则感觉到胸闷、头晕、头痛、烦躁。自此以后,欧、美、苏、日等国一直对负离子的健康作用进行积极研究。直到2010-2012年,能够生成、释放进入的小粒径负离子的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和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在我国相继问世,负离子在健康方面的疗养保健作用真正进入了大众家庭。
由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专家组专门编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中说到:负氧离子可以通过对人体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引起其神经反射,并影响全身各系统,从而起到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流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恢复人体平衡的功效。最明显的有:负氧离子可以调节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抑制老化;可以促进体内废物、毒素的排出;可以使肝肾功能、胃肠功能活化;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营养,长效平稳降压,并改善脂质、糖的代谢;可以活化NK细胞,抑制有害菌、病原菌等的增殖,防止感染;可以调节人体荷尔蒙分泌及细胞电位,促进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及抵抗疾病能力……因此,负离子亦有着“人类生命的维生素”之美称。
保健品不是健康的保障,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父母,请慎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