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科学解读负氧离子作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4/16】 【查看次数:2466】
+
负氧离子,通俗来讲就是空气中的一种带有负电性的微粒离子,由氧分子结合自由电子而形成,常简称为负离子,与氧气一样对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积极影响。我们常说,森林、瀑布等地是自然界对人类的馈赠,每当我们前往森林、瀑布、海边等地方时,总会感觉深情气爽、舒适惬意,实则这是负氧离子的作用。环境学家研究发现,负氧离子自身有着广谱高效的空气净化与疗养保健的生物特性,而瀑布冲击、植物尖端放电及光合作用等作用都可产生负氧离子,这才使得森林等地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质量优越。因此负氧离子在医学界还被誉为“空气维他氧”、“空气维生素”等美称。那么,负氧离子作用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科学解读负氧离子作用


据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专家陶名章指出:有关负氧离子作用,经相关研究得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高效的除尘、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二是,广谱的疗养保健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负氧离子的两大作用:

1、负氧离子作用之空气净化

德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埃贝因博士指出,负氧离子不仅与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空气负氧离子的浓度高低可反映空气质量的优劣,是评价一个地方空气洁净程度的最重要指标。研究发现,负氧离子可与空气中的尘螨、微尘、烟雾等颗粒污染物接触时,可发挥高效的凝聚沉降作用,从而消除空气中的pm2.5污染。其次,空气负离子可以破坏空气中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细胞结构或内外电位极性,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尚失活性,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另一方面,负氧离子还可降解有机挥发性气体甲醛、苯等,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具有高效除异味,清除装修污染危害的作用,能有效解决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有机物三态污染治理,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据考证,在高浓度的空气负氧离子环境中,空气中的0.1微米以下微尘、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可去除99%以上,几乎为零。

负氧离子与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

负氧离子可降解有机挥发性气体甲醛、苯等

2、负氧离子作用之疗养保健


临床研究证实,负氧离子因带有多余的电子,可以中和机体内的酸性、氧化、乳酸等酸碱不平衡状态,激活细胞活性,提高细胞内供氧,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恢复细胞正常功能;同时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还可起到降低血液粘稠、改善肺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振奋精神、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睡眠,增强生命体自然治愈能力的作用,进而克服疾病。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物理治疗学》中指出,人们的身体健康依赖于细胞内正负离子动态平衡。健康的机体是呈现负电的,机体病变或细胞病变则是负电位失衡导致,而以负氧离子正因带有负电性的独特生物效应,才起到可全面调节机体正负离子均衡的作用。从而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八大系统、36种以上疾病均有广谱高效的医疗保健功效。
负氧离子具有广谱高效的空气优化和疗养保健的功效
负氧离子作用有哪些?综上,负氧离子具有广谱高效的空气优化和疗养保健的功效。如今,负氧离子作用已经得到众多医学专家的认可和普及,从而为了更好的运用负氧离子的作用,能够产生大量负氧离子的人工生成负离子装置应运而生,逐渐走进医院治疗及家庭疗养领域。但根据陶名章教授提醒,负氧离子由于活性的高低及迁移距离远近,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只有活性高、迁移距离远的小粒径负氧离子生物特性较强,易于穿透人体的血液屏障发挥效应,从而我们在选购负氧离子发生器时一定要注意甄别,选择能够产生高活性、迁移距离远的生态级小粒径负氧离子的。

作者:高科负氧离子研究所研究员李芳


    其他相关文章:
  换季时期 孩子生病频繁,使用负氧离子提升免疫力是关 2021.12.29
  负离子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 2021.12.27
  负离子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2021.12.7
  孕妇如何顺利度过春天感冒季?负离子出“绝招” 2021.11.17
  负离子的作用你知道几个?了解负离子的七大功能 2021.11.4
  负离子的作用可有效净化室内pm2.5,保护人体呼吸 2021.10.19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