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号称“黄金配角”的香港演员吴孟达因罹患肝癌去世,一时间让万千影迷悲痛不已,也让癌症又一次被提了出来。癌症一直是人类的噩梦,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没有治疗癌症的“秘方药”,我们只能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来抑制癌症不往坏的方向发展。近期,医学研究发现,空气中存在一种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防癌抗癌具有一定作用,它就是空气负离子。为此,天津市计划生育研究所为进一步探究空气负离子对癌症的作用效果,作了临床实验,取得满意答案。

实验表明:空气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良好效果
医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除局部生长破坏外,更严重的后果为扩散转移而致命,至今尚无完善之抑制转移办法。直到在探索的路上发现了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又叫负氧离子,由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自由电子而形成,呈负电性,可以还原人体内被氧化的细胞,消除自由基,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而在1952年英国医学家就首次提出了空气负离子可阻止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想法;1984年蒋氏报告中提出,吸入空气负离子,在诱发小鼠肺肿瘤时有抑制作用。
为此,天津市计划生育研究所为进一步观察不同负离子浓度、不同吸入时间以及应用时期对抑制癌细胞转移的效果,作了临床实验,试图寻找控制癌转移的新苗头。实验选取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分组,结果表明:早期癌症空气负离子吸入低浓度组,仅有半数动物肺内无肿瘤转移;而吸入高浓度空气负离子的组,10只动物中有9只肺内无瘤,光镜证实肺内无癌细胞;而对照组(没有吸入空气负离子)10只中,肺内全有多个瘤结。晚期癌症空气负离子吸入,高浓度组10只及低浓度组9只各有5只肺内无瘤转移。
本实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吸入空气负离子浓度必须在100万个/cm3以上,每日吸入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在此条件下,绝大部分动物肺内肿瘤无转移症状。吸入3小时,原发瘤亦受到抑制,这与文献报告相似。研究发现,对于空气负离子防治癌症,早期应用效果远高于晚期应用效果。但晚期应用也能达到一定作用,从而空气负离子对于控制癌细胞转移来讲,是一个可喜的苗头,而且简单易行,对机体无任何损害,值得在临床上试用。
目前,西安医科大学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以进行了吸入空气负离子的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取得了93.33%的有效率,再一次证明了空气负离子对抑制癌症有良好的作用效果。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愈发隐蔽,从而利用空气负离子进行防治癌症,无疑是为我们自身的健康提供一个有利的保障。那么,如何获得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呢?根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得到突破,能够生成高活性、高浓度、自然迁移距离远、易穿透人体血液屏障的生态级负离子技术以诞生,它就是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搭配这种技术的负离子发生器,可释放出最低4000万个/cm3以上的的空气负离子,可在室内创造出一个高浓度的负离子浴空间,为人们健康的呵护以及癌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作为辅助治疗癌症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帮助癌症患者中和或降低一些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空气负离子抑制癌转移的实验来看,空气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确有奇效,为防癌抑癌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高科负氧离子研究所研究员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