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时间:2020/12/9】 【查看次数:5675】 |
|
|
解读脑梗塞
脑梗塞,也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80%。
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脑梗塞的治疗
脑梗塞一般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急性期一般治疗、脑水肿的治疗和急性期溶栓治疗。
脑梗塞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综合治疗。在患者发病早期进行溶栓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同时应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输液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更佳。为防止脑梗塞复发,患者要终身服用西药,同时还要常年定期输液,来疏通血管。抗血小板的药物,可用于止血;他汀类的药物,能稳定斑块;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还要配合服用降压药物、降糖药物。
医学研究表明,西药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最明显副作用是出血,阿司匹林还会损伤胃粘膜,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不良反应,转氨酶会升高,还会引发头痛、恶心、腹痛等。
随着离子医学的不断进展,医生们对包括脑梗塞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开始使用空气负离子作为辅助溶血栓治疗方式。空气负离子是以一种无害的方式来疏通血管,将对血管的损伤降到最低,可辅助药物治疗将堵塞的血管疏通开,有效治疗脑梗塞。
空气负离子疗法对脑梗塞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表现在三个方面:空气负离子使血栓机化再通,把堵塞血管通开;空气负离子提高红细胞变形力,防止血栓形成;空气负离子控制血管痉挛,防止硬化斑块碎裂脱落。空气负离子有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软化块斑块作用,消除血小板凝集所释放的收缩血管的血栓素A2,这样血管就不痉挛了,斑块也不碎裂了,血管不堵塞了,从而有效防止脑梗塞的发生。
在陈景藻教授编著的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物理治疗学》中,也有对空气负离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理论说明:空气负离子有降血压的作用,人在吸入负离子后,能扩张周围的毛细血管,从而使皮肤的温度上升。此外,心电图及X线记波摄影灯研究也证明,空气负离子能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的状况。
小粒径的负离子能真正起到治疗效果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林金明教授指出:空气负离子根据迁移速度可分成大、中、小三种,小粒径的空气负离子更容易穿越人体血脑屏障,真正起到治疗效果。所以脑梗
塞患者在选择负离子产品时,务必选择能产生小粒径负离子的产品。(参见《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研究员陶名章表示,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专利号:ZL201220433901.6))、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专利号:ZL201020263299.7)、离子变换器技术(专利号:ZL201110146958.8)三项核心专利技术可配合生成小粒径的负离子,对于治疗脑梗塞更加科学有效。
1、引于: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专家组编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
2、作 者:高科负离子研究所研究员陈晨
|
其他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