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时间:2020/11/17】 【查看次数:4900】 |
|
|
关键词:脑梗塞 负离子
摘要:科学探讨负离子疗法对脑血栓的作用
脑梗,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
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一是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其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负离子疗法对脑梗塞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表现在三个方面:负离子使血栓机化再通,把堵塞血管通开;负离子提高红细胞变形力,防止微循环血栓形成;负离子能消除血栓素A2,防止斑块破裂、掉渣堵塞血管。
一、负离子加速血栓机化再通,疏通已堵塞的血管
血管已发生堵塞时,机体会“本能”从堵塞血管一边长出许多新生毛细血管,向堵塞血栓里长入,用新生毛细血管来穿通堵塞的血块,把堵塞的血块穿通穿碎,最后把堵塞血管通开,达到畅通血流、疏通血管的目的,这个过程医学上叫做“血栓机化再通”。这是机体的一种本能行为,也就是人体自然治愈力的表现。但这种本能行为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达不到治疗效果。而负离子可加速这种过程,使它上升到治疗效果。这是因为负离子具有增强细胞再生能力的作用,可显著地加速细胞再生能力。所以病人吸入负离子,可加速血栓机化再通过程。
二、负离子提高红细胞变形力,防止血栓形成:
血液流到微循环时,微循环血管很细,其管径仅是红细胞的 1/3。红细胞要用正常形状很难穿过血管,这时红细胞为了穿过血管就必须改变成一个细长的体形才能穿过。但是,由于一般老年人的红细胞电衰减,表现脆性大,变形力减弱,大多数红细胞都在变形时破碎在血管内,而形成微血栓,将血管堵塞,发生多发性脑血栓, 这是老年人最多见的脑血栓。 负离子为细胞充电, 从而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少脑血栓形成。
三、负离子控制血管痉挛,防止硬化斑块碎裂脱落:
床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是脑栓塞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动脉硬化斑块碎裂脱落,堵塞脑血管所致。 防止斑块碎片脱落是防止脑栓塞的关键。动脉硬化斑块能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损伤能激活血小板发生凝集,凝集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TXA2), 血栓素A2 能使血管痉挛,痉挛可使斑块破裂,脱落碎片形成栓子,堵塞血管发生栓塞。负离子有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软化斑块作用,消除血小板凝集所释放的收缩血管的血栓素 A2 ,这样血管就不痉挛了,斑块也不碎裂了,血管就不堵塞了,从而有效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负离子疗法的特点
近年来,医院采用颈动脉穿刺术用溶栓剂治疗脑梗塞,时机选择好,有显著疗效。但极少的病例中可出现再灌注性损伤(当血管堵塞后,用溶栓药物把堵塞血管疏通开了,病人病变和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这虽然发生率很少,却给人们带来一种忧虑,这也是溶栓治疗的一大遗憾。
负离子一方面能疏通堵塞的血管,另一方面能修复堵塞下端因缺血而破坏的血管壁,当血管堵塞被打开后,下端缺血损伤的血管也被修复,所以不发生渗血现象,不发生再灌注性损伤病变,这是负离子疗法的优点。
负离子疗法防患于未然:负离子通过提高红细胞变形力, 防止血栓形成, 不让它发生血栓,这是脑梗塞的预防。负离子可防止血管痉挛,减少栓子脱落,防止脑栓塞,这也是脑梗塞的预防。
负离子安全可靠:负离子不会破坏凝血机制,没有出血倾向,也不发生再灌注性损伤,十分安全。进口溶栓剂 0.1克/瓶就是 1.5万元,一般人难以承受。负离子安全价廉也是它的优势。
负离子辅助治疗疗法仅仅是为脑梗塞治疗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它不排除药物治疗和其它康复手段。在做负离子疗法时也要注意配合一些辅助疗法,特别要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康复中的作用。
1、作者: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专家—陈少周
|
其他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