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蕴含神奇能量的自然因子 治疗高血压空气负离子的作用显著

【发布时间:2015/1/22】 【查看次数:1430】
+

  摘要:要保持血液循环系统健康,一个重要因素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已经被大量的科学实验所证实,其不仅能够优化空气,同时对于人体也有极佳的疗养保健意义,将其运用到高血压治疗当中,有极佳的辅助功效。


  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威胁现代人群生命健康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者逐年递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现代人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不合理,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伤害很大。当人体摄入过多营养,会导致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从而聚集在血管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再加上现在人普遍脑力劳动增多、体力劳动减少,活动量不足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等,会导致血液对血管的剪切力增强,血管壁就变得更加脆弱,严重时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专家提醒:冬季高血压自测要勤快

  寒冷天气刺激下,人体血管容易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监测血压应比其他季节更“勤快”。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药和血压计都不应离身,尤其是血压长期不稳定的人,建议每天测2—3次血压。寒冷天气刺激下,人体血管容易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监测血压应比其他季节更“勤快”。

  医学研究证实:对于高血压预防与疗养,空气负离子的作用显著

  专家发现,空气负离子是蕴含着神奇能量的自然因子,空气负离子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优化环境,降低空气污染,同时其还具有治愈疾病、愈合伤口、调节平衡、维持生命体健康的功效,在医学领域享有“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等美誉。临床研究证实,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十分显著。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临床实验表明:负离子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从而对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有良好效果,通过心电图X线发现,负离子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状况。基于以上两种机能,空气负离子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

  广州市岭头疗养院应用空气负离子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100例,其有效率为99%,显效率为61%,并通过对脑血流对照研究,证明有肯定的疗效。(文献名称《空气负离子吸入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人脑血流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只有高活性的小粒径负离子才容易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负离子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疗养中,要想充分发挥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就必须选择能够生成小粒径负离子的产品。目前,只有通过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才能够生成小粒径、高活性的生态级负离子,在室内营造出等同于巴马长寿村的疗养环境,发挥出治疗保健的功效。

  空气负离子是蕴含着神奇能量的自然因子,空气负离子的作用已经被诸多的临床研究实验所证实,将其运用到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

  降压疗法大盘点,负氧离子疗法效果怎样?http://www.lzlf.org/neirong.asp?id=1431

 


    其他相关文章:
  负离子可以长期使用吗?24小时开机使用,有效改善睡 2022.2.6
  负离子消除静电带来的各种危害,是秋冬季节除静电的必 2022.1.21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女儿送给母亲的礼物 2022.1.5
  失眠太多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改善失眠成问题? 2021.12.24
  负离子从内而外,提高免疫力摆脱皮肤病 2021.12.3
  揭开负离子的“神秘面纱” 2021.11.29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