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却富含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迁移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伤害很大,可称为高端的隐形“杀手”。PM2.5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引发呼吸道疾病
我们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就已经被阻挡,即便能进入气管、支气管的脏东西,也可随气管内纤毛的运动,被运送出呼吸 道。但呼吸系统对这种粒径小的PM2.5却无能为力,它会滞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形成呼吸道疾病。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会在肺泡内沉积。
引发心血管疾病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堵塞血管,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引发癌症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随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各器官,全面侵袭人体。而且颗粒越小所附有多环芳烃越多,所以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影响胎儿发育
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引发多种常见疾病 在研究者看来,PM2.5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 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PM2.5时代人人自危,那什么方法能有效治理PM2.5呢? 联合国空气环保领域的众多专家研究证实,生态级空气负离子可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径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直径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尘,甚至1微米的微粒,从而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PM2.5时代室内补充生态级负离子成为人们最安全的避风港。 《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也多次讲到:当室内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而在含有高浓度小粒径负氧离子的空气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径1um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由此可见,生态级负离子是治理PM2.5的有效快捷途径。 所以综上所述,对于人们周身这种近距离高端型隐形杀手,人们不得不防,而且要时刻警惕。
空气负离子与环境健康:http://www.lzlf.org/flzhuanjing.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