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负离子净化室内空气 远离PM2.5

【发布时间:2013/4/13】 【查看次数:3993】
+

 

  近年来,各地频发的雾霾促使人们越发关注和重视PM2.5指数以及身边的空气污染。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里的空气污染源也在变得越来越多。除了日常生活中汽车排放尾气以及PM2.5等可吸入悬浮颗粒等带来的空气污染,室内空气中也同样隐藏着大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侵入型粉尘、二手烟、宠物毛发以及装修材料缓释的有毒气体。

  空气净化,成了继饮水安全之后首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什么需要空气净化器

  你家的空气好吗?

  室内如果不经常通风,那么,粉尘、甲醛、毛发等都将困扰着你。另外,隐藏的细菌也是威胁健康的主要杀手。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安装了空调,空调需要我们定时清洁,因为开启空调之,门窗都是关闭的,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加上空调长时间不清洁,一定会滋生很多细菌,你有没有想过你竟然被好多有害的细菌包围着?

  这时你就需要空气净化器了,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地去除室内的细菌、异味和其他有害气体,如果你家是新房装修的话,那就更加需要空气净化器了。

  空气净化器又称 “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以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家用和商用空气净化器为主。

  虽然作为一个新兴的家电产品,其行业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已将近200年,而且近年来,随着家用产品的普及推广,其技术上也更加得成熟和完善。空气净化器从工作原理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被动式净化类(滤网净化类)、第二类是主动净化类(如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目前市场上主导的产品基本上包括以下几点作用:过滤粉尘和细小颗粒物;转化或分解空气中甲醛、苯酚等有害物质;有效去除异味;净化吸烟环境;远离二手烟;在秋冬季节,减少开窗概率,有效地减少感冒咳嗽等季节性流行病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此外,还有其他的多功能的,如臭氧离子、加湿、光触媒等等。其功能上,逐渐趋向于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对于pm2.5等有害污染物净化效果最好的是生态级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的原理:负离子主动出击净化空气,完全颠覆了普通空气净化机被动吸附的净化方式。传统的空气净化机是风机抽风,利用滤网过滤粉尘来净化空气,称为被动吸附过滤式的净化原理,需要定期更换滤网,而且空气净化区域有限,仅对空气净化机附近的小块区域有效。森肽基负离子空气净化器采用自然因子负离子主动出击的方式,利用负离子本身具有的除尘降尘、灭菌解毒的特性来对室内空气进行优化,使整个室内充满负离子。

    因为整个室内充满了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空气负离子,因此森肽基负离子空气净化机已经超越了普通空气净化机的简单净化功能,所以又被称为空气负离子健康器,森肽基提供的不仅仅是干净的空气,而是充满负离子的健康空气。森肽基可以把我们的室内环境营造成充满负离子浴的疗养空间,让普通空气净化器望尘莫及。

   空气中人肉眼无法看到的2.5微米(PM2.5)的浮沉对人体的危害是最大的,他可以进入肺的深部,直接进入肺泡,在血液流经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时直接进入血液,众所周知,普通的空气净化机是无法过滤掉几纳米的浮沉的,森肽基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则不同,其原理是释放的负离子附着在空气中的浮沉上,使之结合下沉到地面,所以对于越小的浮沉,负离子的效果越好。

    室内环境专家建议,在大气污染严重或室内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最好关闭门窗,可以保证很好的净化效果。如果大气空气质量很好,就没有必要长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应以通风为最先选择。空气太干燥时,可联合使用加湿器,效果更好。


    其他相关文章: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有用吗 2021.8.10
  因糖尿病导致长期失眠该怎么办?负氧离子疗法可实现“ 2021.1.28
  雾霾危害健康,户外防霾可选穿戴式生态负离子机 2019.12.19
  逃离雾霾无需南下,穿戴式生态负离子机能有效防霾 2019.12.19
  净化器市场跨界难,专业净化首选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2019.12.19
  失眠碰上更年期,空气负离子异病同治效果好 2019.12.19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