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是的!科学实践可以证明

【发布时间:2020/12/22】 【查看次数:3774】
+


空气负离子在被发现时就伴随着另一个称呼——自然益眠因子。顾名思义,空气负离子有帮助人睡眠的作用。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空气负离子有益睡眠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空气负离子都有这个作用。空气负离子按其迁移距离和粒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对人有益的是小离子,也称为小粒径负离子,只有这种小粒径负离子才能进入生物体。这种小粒径负离子,就叫生态负离子。那么,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认识一下负离子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认识一下负离子。: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雷阵雨过后,空气会变得格外新鲜,让人感到特别的神清气爽、舒适惬意;同样,当你漫步在树木繁茂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时,也会感到身心放松、精神倍增、疲劳感顿消。这主要应归功于“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所谓“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这种负离子能像食物中的维生素一样,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有人称其为“空气中的维生素”。 
广西巴马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人普遍长寿,更没有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负离子的作用不能忽视,尤其近年人类对负离子的研究更加深入以来,发现高浓度的负离子有疗养保健的功效,对失眠、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
精神矍铄的巴马人用自己的长寿,向世人诉了生态负离子的好处。据检测,巴马有的村镇负离子浓度可达30000个/cm3,而医学研究表明,负离子浓度达到20000个/cm3,就有治疗疾病的效果。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 离子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与负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疗养原理决定的。负离子通过促进单氨氧化酶(MAO)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脑及组织内的5-HT水平,引起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明显的生理变化,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民,增加食欲,并有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在负离子作用下,脑电图有改变,适当剂量的负离子可使脑电波频率加快,振幅加大,使感觉和运动时值缩短。
生态负离子还能活化脑内荷尔蒙,具有安定自律神经,控制交感神经,防止神经衰弱,改善睡眠的效果。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认识一下负离子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 临床实践可以证明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香港玛丽医院对6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症实验组接受广东新活负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拥有释放高浓度小粒径负离子能力的森肽基空气负离子机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日本赛路美株式会社生产的负离子维他命疗养机治疗。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失眠症患者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中缀次数减少、睡眠质量进步、日间功用改善, 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失眠症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63%。
河北医学院陈庭仁等运用生态负离子介入治疗神经衰弱278例,每次20分钟,20次为1疗程,痊愈17例,睡眠时间达6-8小时,有效率91%。
河南濮阳人民医院对112名失眠症患者介入生态负离子治疗,有效率达92.86%。其中有神经衰弱者病程长达20年,治疗3次后感觉周身轻松,睡眠由原来的每夜3小时延长到6小时,醒后脑子清醒。连续治疗20次后,自觉症状消失,停用一切药物后,完全康复。

生态负离子治疗失眠吗? 看了以上内容,各位心理应该有了答案了吧。

作  者:高科负离子研究所研究员陈晨



    其他相关文章:
  负氧离子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入侵的效果 2021.12.31
  负离子的作用也愈来愈多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花结果 2021.11.2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宣战装修污染 高效净化不在话下 2021.8.25
  负离子的作用有哪些?清洁血液保护心脑血管 2021.7.30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什么意思以及如何正确利用它 2021.7.15
  负氧离子为健康的体魄提供物质基础,改善身体各种器官 2021.6.29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