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用负离子疗养糖尿病,再也不用吃降糖药扎针打胰岛素了!

【发布时间:2020/7/18】 【查看次数:3236】
+

在中国,糖尿病是慢病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16年初发布了糖尿病第7版地图,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096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6.4%;在这些人中,又有46.5%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未被诊断。也就是说,很多得了糖尿病都不知道,直到有了并发症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这才是最危险的。

负离子疗养糖尿病效果好

糖尿病传统西药疗法弊端丛生

糖尿病的患病根源,是人体胰腺细胞及负责接受胰岛素的组织细胞被过度氧化而导致人体分泌和接收胰岛素异常所致。目前,常规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四种:

一、营养治疗:即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调理,包括日常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或者服用一些先进的降糖药物,一次调节体内糖代谢,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药物治疗:主要是服用化学类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等。

三、胰岛素治疗:通过注射胰岛素,促进组织机能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四、食物治疗:主要以食用含糖量低的食物为主,控制日常饮食中糖的数量,来预防和控制病情状况。

多数糖尿病患者采用传统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却不显著,患者迫切发问: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哪?能否有一种新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作用呢?

负离子疗养糖尿病效果好

负离子疗养糖尿病效果好

由于人体内胰腺细胞的损伤和衰老,使胰腺细胞不能正常分解,对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传统的治疗糖尿病的方式只能对体内糖量做到控制,减低,不能对胰腺细胞进行修复和保护,所以就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还在于修复胰腺细胞。

我国负离子医学研究会报告显示:与传统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相比,负离子能使生物体呈弱碱性、抑制活性氧、阻止生物体细胞的氧化,可以使胰腺或者是接收胰岛素的组织细胞膜的氧化得到抑制,将细胞改善成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进而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负离子可以防止胰腺细胞膜的破坏,使细胞膜机能正常化的功效,从而作为最佳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被广泛普及。

(图为森肽基负离子生成机)

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博导陈景藻在其主著的《现代物理治疗学》中对负氧离子理疗糖尿病的有效作用机理作出过如下阐述:抗氧化治疗已被大量的基础和临床试验证明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由基是抢夺人体内电子的物质,从量子医学层次讲,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负氧离子带有负电位,即有多余的电子,可以补充给自由基,自由基被还原即消除了自由基,而自身转变为氧分子。负离子能直接消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的氧化等,也能改善SOD酶活性,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改善体内酸性环境,从而增强Na+/H+通道,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改善细胞内糖代谢等,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益。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所著《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明确提出:负离子根据迁徙距离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只有小粒径负离子具有高活性、高渗透的特性,迁移距离远,覆盖范围广,可以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对糖尿病更好的疗养保健作用。目前,生态级负离子机已经问世,它掌握了这三项核心专利技术: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ZL201220433901.6)、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ZL201020263299.7)、离子变换器技术(ZL201110146958.8)。



①、引于:林金明等人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
②、引于:陶明章等人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
作者: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专家—陈少周


    其他相关文章:
  负氧离子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入侵的效果 2021.12.31
  负离子的作用也愈来愈多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花结果 2021.11.2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宣战装修污染 高效净化不在话下 2021.8.25
  负离子的作用有哪些?清洁血液保护心脑血管 2021.7.30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什么意思以及如何正确利用它 2021.7.15
  负氧离子为健康的体魄提供物质基础,改善身体各种器官 2021.6.29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