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凤凰网:空气净化器市场复苏,负离子技术零噪音零耗材成主流

【发布时间:2018/8/16】 【查看次数:1290】
+


随着政府对全国各地环境质量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大,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之前因对PM2.5的恐慌而产生的空气净化器的火爆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PM2.5的关注度随着大气好转而下降,人们更加关注居住环境多因素(甲醛、TVOC、细菌病毒等)的空气污染的危害,可全效净化室内空气的负离子净化技术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空净市场进入复苏阶段,负离子多元净化成市场主流

从2017年12月开始,空气净化器市场结束了近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了调整期。市场零售量有一定的下滑,降价促销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从产品均价来看,一季度线上线下均价呈下降趋势,线上价格下降较为明显,整体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放缓。2018年二季度开始,市场逐渐进入复苏阶段。根据GfK中国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家用空气净化器产品线上零售量反弹,同比增长46.8%. 进入5月份,线下市场也开始复苏,零售量同比增长19.5%,线上销量同比增长24.2%。


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开始复苏,负离子净化技术零噪音零耗材成主流

从渠道角度来看,线下各渠道的零售量同比均呈现正增长,其中百货商店涨势最为明显,零售量同比增长接近40%;其次为家电连锁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接近10%。尽管2017年底开始空气净化器市场进入了调整期,市场发生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不过随着营销策略、产品宣传的多元化,市场开始显现积极的信号。而除了有效降解甲醛、还对宠物毛发,花粉、病菌、挥发性有机物等各种室内空气污染物有良好净化作用的负离子空净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消费市场需求多元化,负离子净化摆脱靠天吃饭尴尬现状

在整体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前提下,消费者的净化需求从PM2.5的单一净化模式已经升级为可同时净化甲醛、TVOC、细菌病毒的多元净化需求,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具有良好用户体验以及可实现全效净化的负离子净化模式进入消费者视野之中。

据室内空气质量专家、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研究员陶名章教授分析,负离子空净产品之所以会成为市场赢家,主要就是在于它的多功能化。在功能方面,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以空气负离子为作用因子,不仅可以高效凝聚沉降PM2.5等颗粒物,还可以持续降解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谓将“三态污染”一网打尽,如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科负氧离子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等专业机构检测发现,采用具有负离子系统和污染物收集系统的生态负离子生成技术、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对PM2.5的清除率可达99.8%、细菌病毒清除率可达99.94%,对甲醛、TVOC的24小时清除率可达81%。

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开始复苏,负离子净化技术零噪音零耗材成主流

在多重室内污染元素并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既有花粉、虫螨、PM2.5等颗粒污染物,也有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还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即使在非雾霾天人们仍有切实的净化需求,而负离子净化就是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得到市场青睐。

另外,采用尖端生态负离子生成技术,具有负离子系统和污染物收集系统的生态负离子净化器已实现零噪音运行,可365天24小时开机使用,无滤网、主动式净化,后期无需更换任何耗材,使用寿命长达20-25年,克服传统风机+滤网式净化器风机运转噪音大,影响正常生活及休息,滤网需频繁更换、更换不及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弊端。

空气净化器市场未来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激烈的竞争也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想要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除了对产品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质量提升需求巨大,还要能准确抓住消费者需求痛点,那么在未来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过程中,谁能够主导技术和产品品质,契合消费者使用需求,谁就最具有发言权。


    其他相关文章:
  中老年糖尿病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2023.11.3
  怎样预防老年糖尿病 2023.11.3
  一位80后年轻准妈妈的怀胎之路 2023.11.2
  选择空气负离子产品应避免两大误区 2023.11.2
  负氧离子对人体的好处 2023.11.1
  空气污染致全人类减寿1.2亿年,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守 2023.11.1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