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有图有真相,“净化因子”负离子不应被置于尴尬境地

【发布时间:2016/10/28】 【查看次数:1586】
+

    负离子研究史跨越100年之久,却在近些年饱受“委屈”,频频被置于尴尬境地。近来,又有非专业人士发文抨击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甚至直言“没有科学依据”,也未有权威验证。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官方部门、权威机构以及负离子领域的专家从未公开否定负离子对空气质量的有益作用,反而是大力推崇。

官方部门:负离子对空气质量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这是2012年,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完成首次大气负离子自动监测系统实验考核静态任务后发布的新闻,与此同时发布的,还有专门针对此次测试的《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系统功能需求书》。

两年以后,中国气象局再次和国家林业局合作,进一步推进空气负离子检测研究工作,为后续有序推进空气负离子监测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而关于负离子是否是空气洁净的重要标准,在黑龙江举办的负离子含量与人体健康发布会上,黑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慧杰提到:世卫组织将清新空气定义为每立方厘米含有1000-1500个负氧离子。虽然我国现阶段还没有用负氧离子浓度评价空气质量的统一标准,但国内学术界依照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将空气分为六个等级:非常清新(大于2000个/cm??)、较清新(1500~2000个/cm??)、清新(1000~1500个/cm??)、一般(500~1000个/cm??)、不清新(300~500个/cm??)和非常不清新(小于300个/cm??)。


    这样的官方报道远不止几例,只要搜索“中国气象 负离子”就可查询到众多。由此可见,负离子对空气质量的重要作用是被官方所认可。

权威机构: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通过实际效果验证

    权威验证机构作为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对负离子是否具有确切的空气净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以我国开启了“人工生成负离子技术生态化时代”的负离子品牌森肽基为例,它所宣称的就是能够释放出等同于大自然的小粒径负离子,而且进行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4家顶级权威机构效果验证和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欧盟CE、欧盟ROSH等荣誉认证。


(欧盟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欧盟CE认证)


(经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验证:生态负离子可有效去除污染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去除率高达99.99%)


(经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去除PM2.5实验检测,生态负离子对室内PM2.5的1小时净化率达99.8%)

负离子专家:新兴产业总会面临质疑

    空气负离子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陶名章教授表示,负离子净化产业本身是新兴产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教育。而负离子现在面临的质疑状况,与补钙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候非常相似。

    “ 当年,大量医学专家均表示,孩子补不补钙无所谓,甚至会有‘补钙是多余’的说法。当时的媒体几乎天天有对孩子补钙的异议,钙产品的研究机构、生产企业因此遭遇了极高的市场宣传成本。”陶名章教授说道,“直到现在,面对当代儿童的身体状况与营养、膳食,医学界才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儿童必须补钙”。

    作为空气负离子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云集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环保科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客观全面研究空气负离子对人类的帮助,跨学科跨机构收集监测关于负氧离子研究的科学资讯。而该学会的成立目的,就是为空气负离子正身。

    “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百年来经受了各种考验,被国内外科学院充分肯定。但因为目前正处在全面普及阶段,出现任何误解、欠妥的言论也在意料之中。”陶名章教授做出呼吁,“但我们还是希望,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客观、正式的来认识这一新兴产业,以造福我们的环境与健康。”JZX


    其他相关文章:
  中老年糖尿病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2023.11.3
  怎样预防老年糖尿病 2023.11.3
  一位80后年轻准妈妈的怀胎之路 2023.11.2
  选择空气负离子产品应避免两大误区 2023.11.2
  负氧离子对人体的好处 2023.11.1
  空气污染致全人类减寿1.2亿年,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守 2023.11.1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