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负离子医学 行业资讯 相关标准 宣讲师培训 行业交流 理事单位
关于学会 认识负离子 认识臭氧 相关研究 负离子与健康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负离子应用 臭氧应用 检测评审 负离子与环境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快速导航
首页
关于学会
专家顾问
负离子医学
认识负离子
负离子应用
行业资讯
认识臭氧
臭氧应用
相关标准
相关研究
检测评审
宣讲师培训
负离子与健康
负离子与环境
行业交流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小粒径负离子具有疗养保健实力?依据在哪?

【发布时间:2018/10/19】 【查看次数:5381】
+

每年都有不少人去往小粒径负离子浓度含量极高的地方旅游或长期居住,或者购买可生成高浓度、小粒径的负离子产品作为疗养设备在家中使用,那么,小粒径负离子真的能够起到疗养保健的作用吗?依据在哪?通过本文一见分晓。

如果你曾关注过负离子的保健作用,那么你一定对这本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物理治疗学》不陌生。该书籍由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博导、少将陈景藻所著,作为物理治疗学泰斗,他在书中指出“高浓度、小粒径的负离子对人体8大系统、36种及以上疾病有预防及辅助治疗的效果”。

不止是《现代物理治疗学》,众多权威理论均证实负离子的作用:

比如《细胞充放电学说》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带电系统,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微电池。细胞电池只有在不断地充、放电情况下,神经系统才能快速、准确的把视觉等感觉的信息传给大脑,以保持机体正常活动。而细胞充、放电过程则要借助负氧离子的不断补充来维持。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舒贝因博士研究认为,负氧离子的含量高低与人体健康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负氧离子能与空气中有机物结合起到氧化作用而清除异味,空气中的飘尘微粒在负离子的电荷作用下容易被吸附、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人们的所呼吸到的空气就是清新的空气。

同样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经过不断实验与探索,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秘密”,并在《程序性细胞死亡理论》提出:人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病变是百病之源。细胞健康得益于正负离子的动态平衡。若这个平衡被打破,细胞就会产生病变,从而导致整个身体患病。

此外,小粒径负离子对人体的有益作用也通过了相关临床依据证实。

比如香港玛丽医院选择高血脂患者共74例,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森肽基负离子生成机(可生成高浓度、纯净的、小粒径负离子的设备)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三酰甘油降低显效率为81.2%,总有效率为91.9%,疗效远超过对照组。临床报告总结,人工负氧离子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稳定且无副作用,有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整体效应,尤其适用于伴有多种慢性病的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非药物疗法。

日本医学界早前为验证空气负离子对心血管指标影响,也做了一项实验。挑选16名男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7.4±11.6)岁)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去东京郊区的森林公园和该东京市区(作为对照)作一日游。研究显示,在森林公园中步行能显著降低中年男性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城区中的对照组成员则不能降低,证实空气负离子具备降压实力。

又如,牛津大学的哈默教授请一批患有由环境引发抑郁症状的人群和健康人群一同接受负离子治疗。结果发现无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在高浓度空气负离子环境中的人们的情绪控制都有所改善,抑郁症状已经有所减轻。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我国权威负离子协会)以及《现代物理治疗学》、《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均用大量篇幅描述小粒径负离子对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改善作用。

综上可看出小粒径负离子对人体的有益效果,而目前获取高浓度、小粒径负离子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中产生的都是小粒径负离子,另一方面,经我国负离子权威机构——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的研究证实,采用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专利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专利技术,可生成等同于自然界的生态级负离子。由于人体需要源源不断补充负离子,而仅仅去养生地短期旅游一次,产生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因此人工生成的小粒径负离子成为绝佳替代品。


    其他相关文章:
  ​冬季气候无常,支气管炎总反复怎么办? 2021.12.15
  负离子有什么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缓解头痛有效率高达 2021.3.27
  负离子的好处有多少?第四军医大学老校长陈景藻:“多 2021.1.14
  负离子疗法治疗癫痫,为癫痫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1.1.13
  高科负离子研究所研究员证实 负氧离子与睡眠的关系密 2021.1.9
  科学证明:负离子疗法治疗失眠有依据! 2020.12.26

网站首页|关于学会|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2009-2012;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